关于2005年上半年全市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

  

                                  苏劳社险〔2005〕17号

各市、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今年以来,根据中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及市委、市政府的总体要求,我市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和所属退管服务机构从组织机构建设、软件系统开发、基本信息采集、档案移交、活动开展及日常管理等方面,全面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总体进展情况
    目前,除吴中区、工业园区政府文件尚未出台外,各地均已先后启动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其中,苏州市区的社会化管理工作于今年1月正式启动,截止到6月底,已有2.71万名企业退休人员移交档案后纳入居住地所在社区实行属地管理,按接收地划分:沧浪区9639人,平江区8020人,金阊区6280人,高新区618人,市本级(居外退休人员)2543人。先期启动的常熟、吴江市纳入社会化管理的人数分别为4.04万人、2.65万人,社会化管理率分别达到了93%、95%。张家港、太仓市的社会化管理工作分别于去年11月和今年5月开始实施,目前正在积极推进之中;昆山市、相城区的实施意见也先后于6月份、7月份出台。
    二、机构、网络、制度、设施、人员等建设配备情况
    苏州市区按照“两级政府、四级管理机构”的要求,通过在市、区社保经办机构增挂牌子的形式,成立了市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中心和沧浪、平江、金阊、高新4个区的退管中心,25个街道(镇)、169个社区(村)共聘用了139名退管协管员,经过严格培训考核后上岗从事具体工作。市区还制定了社会化管理实施细则、操作流程、管理制度,以及退管服务机构工作职责、考核办法,以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同时将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信息系统和网络平台延伸到各区、街道、社区,实现社会化管理的系统化、网络化、科学化。
    常熟市、吴江市由于启动较早,都成立了专门的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中心,建立了一整套业务工作流程和比较健全的规章制度。张家港市建立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机构”的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网络,制定了实施细则和各项配套文件、业务资料,明确了经费来源和标准。太仓市成立了太仓市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中心,建立了9个镇(区)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所和62个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做到了“机构、人员、经费、职责、设施、制度”六到位。这些都为退管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昆山市社会化管理服务中心的机构和编制已经批准,但人员、场地等均未到位,工作也无法启动开展。未纳入市区统筹范围的工业园区、吴中区、相城区的工作机构、人员、经费等尚待各区政府明确后启动落实。
    三、各项基础工作的推进情况
    1.企业退休人员基本信息采集工作。
    基本信息采集工作是社会化管理服务实施的基础,截至6月底,大部分地区的退休人员信息采集工作已基本完成。苏州市区各级退管服务机构通过上门采集、单位通知等途径,历时一年半,共采集退休人员基本信息15.18万人,并全部录入信息管理系统实施动态管理,信息采集率达90%,目前扫尾工作正有序开展。吴江市以2004年度退休人员养老保险资格认证为契机,进一步完善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信息采集工作,目前2.79万名退休人员信息全部完成采集并基本实现更新。常熟市已采集基本信息3.19万人,张家港市采集2.65万人,预计近期内均可完成。太仓市从6月份起对新退休人员的基本信息采取即时采集,老退休人员的信息采集工作正由各主管局组织开展。昆山市、相城区的信息采集率也均已超过60%。尚未正式启动社会化管理的吴中区,也早作准备,结合日常工作基本完成了信息采集。
    2.退休人员档案移交、管理和退管服务费的收取工作。
    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移交是实施社区管理的重要标志,而退管经费是社会化管理顺利实施和有序开展的重要保障。苏州市区成立了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中心,建设了设施完备的档案库,从2004年12月开始接收退休人员档案,至6月底已接收档案2.71万份,全部入库管理,并按档案管理规定向有关单位提供查询、借阅服务。吴江、常熟市虽然未将档案移交作为纳入社会化管理的标志,但目前也分别已有2.38万人和3.19万人完成档案移交。太仓市、张家港市则均先从接收新退休人员档案入手,已分别接收档案348份、230份。
    与此同时,市区半年来已收取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费776万元,并涌现出了全市首位向社会化管理经费捐款的个人;常熟市共收取1767.55万元。吴江市上半年征缴退管服务费69万元,退管费用累积达468万,充分保障了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开展社会化管理服务和活动情况
    各级退管服务机构积极履行管理服务职责,以帮困解难为重点,以提高退休人员生活质量为目标,对所有已纳入社会化管理的退休人员提供日常服务,开展走访慰问和丰富多彩的活动,更在服务内容、服务特色上出新意、求拓展。
    1.开展日常管理服务和走访慰问活动。
    苏州市区上半年对近3万名纳入社区管理的退休人员逐一上门发放联系卡,开展日常管理服务。除此之外,半年来各级退管服务机构还按照管理制度对3691人次进行了走访慰问,接待来信、来访1206人次。同时对特困、高龄、鳏寡、重病、残疾人员重点开展走访慰问和扶贫帮困活动,如开展“冬送温暖”春节慰问活动,对750户困难退休人员家庭和100户特困人员家庭发放了总计67.5万元的慰问金;开展“夏送清凉”走访活动,向800名困难人员送去夏令用品;向282名符合条件的困难人员发放每月80元、为期一年的帮困补助金等。常熟市把走访慰问工作作为一项长效机制来抓,上半年走访慰问1130人次;对特困、重病、独身无子的退休人员168人进行了走访,发放慰问金5.56万元;同时为纳入社会化管理的退休人员进行免费体检,全面建立退休人员健康档案。吴江市于春节前对全市2684名80岁以上退休人员和特殊对象逐一上门走访,并送上慰问品。太仓市为纳入社会化管理的退休人员发放人手一张的“博爱健康服务卡”,进行了免费体检,建立了健康基地。
    2.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
    各地以提高退休人员生活质量为重点,纷纷开展各项文体娱乐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苏州市区各街道、社区上半年共开展了1426项活动,涉及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休闲旅游、社会公益、卫生保健、党建学习等各个方面,大大丰富了退休人员的晚年生活。太仓市组建了企业退休职工艺术团,分演唱、舞蹈、器乐三队,并积极筹办首届夕阳红艺术节。常熟市提出了多层面、全方位开展活动的工作思路,并会同该市老龄委、老年体协三部门联合成立了老年人文体培训中心,突出活动的广泛性、群众性。其余各地的健身、旅游、文艺联欢等活动也是有声有色、精彩纷呈,吸引了退休人员踊跃参加,努力实现“六个老有”的工作目标。
    3.创建服务品牌,突出服务特色。
    苏州市区各级退管服务机构以创建品牌工程、拓展服务内涵为手段,努力提高社会化管理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沧浪区实施了“六个一工程”,即建好一支退管协管员队伍,记好一本“银龄日记”,办好一所区老年大学,出好一份“今日夕阳红”简报,聘请一支“义务监督员”队伍,树立一批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典型社区。平江区创办了《华采》期刊,作为各社区相互交流促进的信息平台。金阊区狠抓基础工作,加强协管员队伍建设,通过网上设立局长信箱,及时解答实际问题,并先后举办四期“协管员风采展”,提高协管员的积极性。高新区则针对区域广、人数少、人员分散的特点,充分利用原乡镇的组织机构实施管理。
    各市退管服务机构也结合本地实际,退管工作各具特色。常熟市退管中心创刊了内部杂志《退管园地》,构筑交流平台,打造社会化管理文化品牌。张家港一是重视党建工作,目前全市退休党员中的90%以上人员党组织关系已转入居住地社区,坚持“退岗不退色”;二是服务从细节做起,为高龄老人安装了“求助铃”,老人有事按铃,随时可以从街道得到帮助;三是借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卫生网络,使退休人员健康有保障。
    五、退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我市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和困难:一是各地发展不平衡,吴江、常熟等地工作开展较早,成效较好,为各地退管工作创造了经验;苏州市区、张家港、太仓在政府出台文件后,及时启动,奋起直追,时间不长但起点较高,已很有起色;而吴中区、工业园区的社会化管理方案至今仍未出台,已影响了全市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工作进程和在省内的排名。二是社区管理与企业管理的衔接过渡还不成熟,个别地区的工作机制、工作制度、工作条件等有待完善;三是在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阻力,如一些效益较好、待遇水平较高的企业和部分退休人员对社会化管理存在思想认识上的偏差,有些企业退管费用筹集困难等问题,使社会化管理进度受到影响。四是在实际工作开展中还有很多具体问题需要协调解决,比如少数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后,按规定应由企业承担的责任得不到落实,原企业发放的统筹项目外福利待遇得不到保证。五是宣传力度有待加强,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是完善社保体系、推进国企改革的必然趋势,是提高退休人员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各地应继续加强宣传解释工作,消除企业和退休人员的误解,进一步推进社会化管理工作进程。
    六、下一步工作要求
    首先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实行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条件,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各地各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以率先精神推进这项工作。第二要抓紧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涉及面广,各地要抓紧推进,特别是尚未出台方案的地区要尽快出台,落实机构、人员、经费、网络、场所和职责,尽早启动此项工作,以期实现全市社会化管理工作的全面协调发展。第三要确保工作质量。各地要加强交流沟通,取长补短,迎难而上,加快工作进度,提升服务质量,拓展服务内容,按照既定目标,高标准、严要求地推进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
    附:《2005年上半年苏州市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情况表》(略)

                                                                 苏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二○○五年八月二十二日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