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度重视社会稳定规范改制企业处理劳动关

 

                                    苏劳社监[2004]33号

各市、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经贸委、局,总工会(工联会),有关单位:

    为切实保障社会稳定和劳动力充分就业,规范改制企业的用工行为,提高其规范用工的主动性,针对改制企业的特殊性,结合当前改制企业在劳动用工和处理劳动关系方面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特提出如下的意见,请遵照执行。
    一、正确认识稳定职工队伍、和谐企业劳动关系的重要性。
    改制企业在职工队伍上要保持相对稳定。这一方面有利于本企业生产的正常有序,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作为改制企业的成立有着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渊源,不应毫无顾忌地采取“清老换新”的做法,应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为企业职工着想,要考虑原企业职工的适应过程和其对本企业的贡献以及熟悉了解的情况,稳定基本职工队伍。各级经贸委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积极引导改制企业合法用工,指导改制企业合理稳定职工队伍。改制企业要善待随企业改制进入新企业的职工,对批量职工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参照经济性裁员规定,事先向当地政府或县级以上劳动保障部门报告。
    二、改制企业实施经济性裁员的应当严格按规定执行。
   改制企业实施经济性裁员的应当严格按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企业一次性裁员超过一定数量和比例问题的复函》(劳社厅函[2004]124号)规定,和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保障转变的意见》(苏府[2002]62号)第一条第二项要求执行,不得随意违规批量裁员。对情节严重的,要依法追究用人单位的法律责任。
    三、改制企业在批量处理职工劳动关系时要充分听取工会的意见,按规定处理职工劳动关系。
    改制企业都要建立、健全工会组织,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情况下,不得批量与随改制进入企业的原职工终止劳动合同;不得以种种借口为理由与这类职工解除劳动合同;不得恶意采取降低工资水平,以及采取故意调动工作岗位、工种等形式致使职工不愿再续签劳动合同的做法;不得与集体合同代表、工会委员终止劳动合同,不得违反集体合同约定的有关条款而与职工终止劳动合同。在企业生产经营发生重大变化时,应按规定的要求和程序进行,在进行经济性裁员时应按外来劳动力、改制后进入的职工、合同期短的职工的先后次序进行裁减。裁减人员时应听取本企业工会意见,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同意后予以实施。
    四、妥善处理好股东职工的劳动关系问题。
    改制企业在处理股东职工的劳动关系时,要做到:(一)经济范畴与劳动关系范畴要区别对待;(二)股东职工的劳动合同期限可通过集体协商后,由股东大会或董事会会议决定,但不得违反国家的相关规定;(三)股东职工合同期到期,本人不愿续订劳动合同的,可按照企业章程、持股会章程及企业改制时的承诺,进行相应的劳动关系和股权关系的处理。以维护企业和社会的正常秩序。
    五、严格履行“4048”职工的劳动合同。
    改制企业必须按规定与企业改制时男满48周岁、女满40周岁的职工签订政策规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这类职工本人在改制时未要求合同签订至退休,合同到期后,如本人要求续订劳动合同的,一般应与其续订劳动合同。
    六、加大监察检查力度,依法规范改制企业劳动关系。
    各级劳动保障部门与经贸委等部门要加强对改制企业的监督检查,一要对改制企业在改制时的承诺履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二要对企业劳动关系处理情况进行检查;三要对改制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否受到侵害进行检查;四要对改制企业签订集体合同和集体合同履行情况进行检查。对违反规定侵害职工权益的行为,将依法进行处理处罚。

                                               苏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苏州市经济贸易委员会
                                                                                                                         苏州市总工会
                                            二ОО四年七月二十二日 
 
 
0